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

銷聲匿跡三百多年的馬丘比丘

   
   為了這趟秘魯之旅最重要的馬丘比丘(Machu Picchu)行程,314日一大早就起床,趕到庫斯科(Cuzco)的秘魯鐵路站,經查驗護照及車票後坐上巴士出發。經過兩小時左右到達塔坦波(Ollantaytambo)火車站,改搭鐵路觀光列車,約一個半鐘頭到了馬丘比丘山下方的阿卡斯卡倫特(Aguas Calentes) 小鎮,在此轉乘接駁巴士,沿著之形山路往上繞行20分鐘,終於抵達目的地馬丘比丘的入口,前後費時約4小時。像我們這種一日遊,實際參觀馬丘比丘的時間大約兩個鐘頭,再加上來回坐車時間總共要超過十幾個小時。因此那天我們返回庫斯科的旅社時,已是晚上九點多。如選擇自庫斯科直接搭火車到阿卡斯卡倫特的來回方式,則可節省轉車所費時間。体能佳者亦可自庫斯科循印加步道徒步走到馬丘比丘的方式。

 庫斯科政府自20117月開始,為了保護這座世界遺產,擔心大批觀光客對這個古蹟造成損害,因此限制每天進入參觀人數在2500以內。對於前往該地的遊客來說,最重要的是預購至馬丘比丘的車票及門票,才不致耽誤行程。


 馬丘比丘位於秘魯庫斯科城西北80公里

   這座常被稱之為「失落的印加城」(The Lost City of the Incas) 或「天空之城」(The City in the Sky) 的馬丘比丘,位於南美洲秘魯境內的安第斯山脈(Andes Mountains),四周崇山峻嶺,重重環繞。整個遺址坐落在庫斯科城西北80公里烏魯班巴河谷(Urubamba Valley) 上方的山脊上,海拔有2430公尺之高。“Machu Picchu”亦即代表“古老”(Machu)“山峰”(Picchu)之意。

        大多數考古學家都認為,馬丘比丘是印加皇帝帕查庫蒂(Pachacuti1438-1472) 在公元1440年左右所建造的“莊園”(Estate),主要是印加貴族休閒場所。但在一個世紀之後,西班牙入侵征服秘魯時,這裡即被棄置荒廢,幾乎隱匿消失了三百多年,直至廿世紀才被重新發現,成了印加帝國最重要的標誌。

馬丘比丘全景

   儘管有學者認為馬丘比丘的最先發現者另有其人,但不可諱言,確是因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海勒慕賓漢(Hiram Bingham) 1911724日發現後公諸於世,才引起世人注意。賓漢本來志在尋找西班牙統治時印加帝國最後的避難地維卡班巴(Vicabamba) ,尋覓過程中,賓漢以三~四倍高的工資,由一位住在遺蹟所在地的11歲奇楚亞男孩Pablito Alvarez冒險帶領前往,因而意外發現了馬丘比丘廢墟。賓漢在這裡完成一份考古學報告,後來並以「失落的印加城」(The Lost City of the Incas) 作為他第一本書的書名。之後,他又陸續寫了許多有關發現馬丘比丘的書本和文章。因此,賓漢對馬丘比丘的發現及引介貢獻至偉。

        在賓漢發現馬丘比丘的第三年(1913) ,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用了整個4月號篇幅介紹馬丘比丘,受到世人更廣泛的關注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 亦於1983年認定馬丘比丘為世界文化及自然雙重遺產,並描述為:「十全十美的建築傑作,印加文明獨一無二的証據」(An absolute masterpiece of architecture and a unique testimony to the Inca civilization) 。CNN亦把馬丘比丘這一奇景列為改變一生的旅程之一。如今,這座戴著神秘面紗的天空之城已成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,每年吸引數十萬遊客前往參觀。

        馬丘比丘以傳統的印加風格使用磨光石塊不加灰泥堆砌建造,其建築物由140個組成。城市部分包括三個區塊:神聖區、通俗區、祭司及貴族區。而神聖區的拴日石(The Intihuatana) 、太陽廟(The Temple of the Sun) 和三窗屋(The Room of the Three Windows) 則是深具考古學價值的寶藏。


 拴日石(取自goodle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太陽廟(取自goodle).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 三窗屋(取自goodle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
        馬丘比丘再發現至今已經超過一個世紀,當時的印加帝國為何選擇在兩千多公尺高的陡峭地形上建造這座“天空之城”,至今仍眾說紛紜,尚無定論。從其獨特的地理及地質特點而言:1. 馬丘比丘被縱深450公尺的烏魯班巴河三面環繞,懸崖峭壁,構成最好的天然屏障。2. 城堡位於Machu PicchuHuayna Picchu兩座山峰間,猶如坐在馬鞍上俯瞰下方兩個河谷,背面則近乎是不可通行的山脈。3.水源充沛,附近山頭花崗岩蘊藏豐富,這從他們的石牆堆砌建築及到處設有供水灌溉系統得到印證。如從不利條件來說,馬丘比丘橫跨二條地震帶,並且每年雨季長達半年以上(10月至4),遭受山崩及暴雨襲擊的風險極大。因此,在馬丘比丘的周邊構築了不少梯田做為屏障,以防止土地崩塌流失!

 構築梯田防止土石流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印加帝國會選擇在此建造城堡,除了上述說法外尚有一個傳說。亦即,整座馬丘比丘背後的Machu PicchuHuayna Picchu兩座山峰之輪廓,代表印加人仰望天空的臉龐,而華納比丘(Huayna Picchu) 山峰則代表著鼻子。當我初見下面這張特殊角度所拍的馬丘比丘鳥瞰圖時,簡直不敢置信,讓我驚訝不已!如果把像片轉成直看時,每個人都會覺得實在太像人的側面臉形了。很遺憾的是,印加人沒有留下文字的記錄,難怪這座天空之城背後充滿著待解的神秘面紗!


 馬丘比丘像極了仰望天空的臉龐(引自google圖)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那天參觀這座印加帝國十五世紀建造的天空之城時,我曾駐足於石塊堆砌的建築角落,憑弔這個雄霸一方的帝國遺留下來的廢墟,緬想它的興起、發展、沒落以至滅亡,不禁感嘆:人類在永恒浩瀚的宇宙中又是何其的短暫與渺小啊!

筆者駐足馬丘比丘廢墟,憑弔與緬想……



*馬丘比丘程為2012/03/14;本文原載於筆者另一部落格:生活.文,今移至:生活.旅,以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