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9月12日 星期三

難忘東歐風情(5) :捷克南部最美的世界文化遺產小鎮-庫倫洛夫



        從奧地利的薩爾茲堡出發,往北行駛,經過206公里的路程,抵達捷克南部最美的夢幻城鎮:庫倫洛夫(Cesky Krumlov)。此鎮之名源於德文〝Krumme Aue〞,意為〝彎曲的草地〞。
 
       這座位於德、奧交界南波希米亞地區的小鎮,以其優美的建築與歷史古城藝術著稱。從平面圖上可清晰的看出,整個城鎮被伏爾塔瓦河(Vltava River) 的上游,像馬蹄鐵形狀蜿蜒而曲折地圍繞著,而其周邊則是茂密蒼翠的森林和高低起伏的丘陵。尤其是城內紅瓦白牆的房子及石板街道,更彰顯這座小城與眾不同的特色。置身其中,猶似走入中古世紀時光隧道,令人發思古之幽情!無怪乎,在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;此外,美國時代週刊更把它列為全球旅遊新景點。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伏爾塔瓦河蜿蜒圍繞庫倫洛夫城

 
紅瓦白牆的房子,與眾不同的特色

        位於東北山丘的古堡,興建於西元1250年左右,由40棟建築所組成,自古以來一直是歷代權力的象徵,也是庫倫洛夫的地標。城堡高塔色彩繽紛直指天際,高達54.5公尺,塔頂為鐘樓。欲登高塔俯瞰小鎮全景,則必須沿著147階樓梯拾級而上。整個城堡和舊城大部分建築,綜合了哥德式、文藝復興、巴洛克式等不同之風格。
古堡高塔,庫倫洛夫地標
 
建於13世紀的城堡,旁為伏爾塔瓦河
 
           庫倫洛夫城堡可說是最吸引觀光客的景點,這從通往城堡的石板道上熙來攘往的人群即可看出。但除了部分遊客更上一層樓繼續爬上高塔外,大部分人或許受限於時間,幾乎都湧現城堡的中庭或走廊,像擠沙丁魚一樣,在拱門或石牆內佔據最佳位置,搶拍小鎮難得一見的迷人景緻,留下美麗值得紀念的鏡頭。

        城堡座落山丘頂上,居高臨下,不僅可眺望小鎮全景及獨特的建築風貌,且能清楚地鳥瞰被視為庫倫洛夫命脈的伏爾塔瓦河,悄悄地流經城堡以至靜謐的小鎮。
 
從城堡拱門眺望舊城

從城堡眺望舊城

        庫倫洛夫西南邊是以市政廣場為中心的舊城區,1716年建造的黑死病紀念柱豎立於廣場上,孤寂蒼涼,周邊則是各種風格的傳統建築。廣場外圍的巷弄中有不少各式各樣的商店,無論店內或店外設計均極具巧思。販售商品琳瑯滿目,包括:紀念品、木造玩具、彩色鉛筆、波希米亞水晶、骨董精品、琥珀寶石及當地小吃等,應有盡有,不勝枚舉。
 
市政廣場
 

 
夠炫的點心店櫥窗

        參訪這座如夢似幻的中世紀小鎮,相信每位遊客都會留下難以忘懷的深刻印象,但對我個人而言,卻遺憾的添加了一項負面記憶!原來我在城堡拱門及城牆邊跟著擁擠的旅客搶拍小鎮景緻時,只顧手握相機聚精會神捕捉美麗的鏡頭,卻把領隊黃小姐「小心扒手」的叮嚀拋諸九宵雲外。於是讓扒手有了可乘之機,從我掛在左肩上的背包裡,神不知鬼不覺地打開拉鍊取走皮夾。等到走出城堡,在轉彎巷口的板凳休息時,隊友聊起莫媽媽之皮包險遭兩位妙齡女扒手竊走之事,一語點醒夢中人,我才警覺查看背包,終於發現皮夾已經不翼而飛。讓我不禁感嘆:那麼優美而富於濃郁古典氣息的老城,竟會發生這種事;「卿本佳人,奈何作賊?」真是現代文明人的一大諷刺!我遂緊急聯絡銀行將信用卡掛失,至於現金數百歐元損失,也罷了。幸好護照仍在,否則麻煩大了。後面還有兩天捷克行程,除了喝咖啡外也僅能window -shopping了。儘管如此,瑕不掩瑜,庫倫洛夫的確是名不虛傳的美麗城鎮!

(2013/0728增補)

2012年9月9日 星期日

難忘東歐風情(4) :奧地利的哈爾斯塔特、聖吉爾根和薩爾茲堡



一、如詩如畫的哈爾斯塔特湖區(Hallstatt)
我們在10/21早晨離開維也納,往西行駛,經過298公里的路程,到達如詩如畫的哈爾斯塔特湖區。這個湖邊小鎮為奧地利薩爾茲卡默古特(Salzkammergut) 地區的一個村莊,海拔511公尺,居民近千人,依山傍水,群山環繞,靜謐優美。
沿著湖畔漫步,湖光山色,美不勝收。步行觀賞大約只需10分鐘即可走完。
  如詩如畫的哈爾斯塔特湖區
           
哈爾斯塔特村莊附近,自古盛產鹽礦,此區域也因鹽致富。據說自西元前八世紀時即有人在此居住,故而成為歐洲最古老的村莊。在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,如今已成為熱門觀光景點。

    歐洲最古老的村莊

此外,哈爾斯塔特自1595年即已建造40公里長的鹽水輸送管線到達Ebensee,由13000棵樹挖空做成,被稱之為「世界最古老的輸送管線」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湖光山色倒影相映成趣

二、莫札特母親的故鄉:聖吉爾根(St.Gilgen)
    離哈爾斯塔特不遠,另一個奧地利薩爾茲卡默古特(Salzkammergut) 地區的小鎮:聖吉爾根。這個小鎮位於沃夫岡希湖(The Lake Wolfgangsee) 西北岸,海拔545公尺,面積98.67平方公里,居民3731(2011/01) 聖吉爾根鎮內泰半為古老房子,幾乎每家庭院、窗台都遍植花木盆栽,窗櫞佈置彩繪圖案,顯得古色古香。從沃夫岡希湖畔眺望,綠水青山白雲,風帆、汽艇、小舟點綴著湖面,像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!

 
很特別的市政廳

   綠水青山白雲

    聖吉爾根是音樂神童莫札特母親的故鄉,他的姊姊亦在此結婚生子終老一生。在此棟故居的二樓外牆留有莫札特母親及姊姊的雕像,現已改為莫札特紀念館。

 
       莫札特母親的故居

三、奧地利第四大城、莫札特的出生地:薩爾斯堡
    薩爾斯堡位於奧地利中部薩爾斯堡州與德國巴伐利亞州的交界,離首都維也納有300公里,人口有十五萬多,為奧地利第4大城。「薩爾斯堡」(Salzberg)
語為「鹽堡」之意,因附近鹽礦和城堡而得名。

自米哈貝爾花園眺望城堡

1965年,「真善美」(The Sound of Music)影片在薩爾斯堡及其附近拍攝,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。片中由朱麗亞安得魯絲(Julie Andrews) 飾演的瑪麗亞帶著7個小孩在米哈貝爾花園噴水池及雕像旁高歌Do Re Mi的場景,令人難忘!也因這部經典的作品,使得薩爾斯堡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。

 
米哈貝爾宮及其花園

米哈貝爾花園一隅

霍亨薩爾斯堡城堡(Hohensalzburg Fortress)座落於山丘上,長250公尺,最寬處150公尺,為薩爾斯堡的地標。薩爾斯河穿過薩爾斯堡市,一邊為新城,另一邊為舊城;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66年把舊城列為世界文化遺產。在連接新舊城的橋上鐵絲網,掛滿了象徵「鎖住愛情的鎖」,但願築夢者美夢成真!

薩爾茲河一邊為新城,另一邊為舊城

連接新舊城的橋上掛滿著象徵鎖住愛情的鎖

位於舊城的蓋特萊德街為著名的步行街,主要是因音樂奇才莫札特1756年出生在這條街9號,而且一家在此生活了17年,直到1773年去維也納。莫札特一生坎坷終身貧困,英年早逝,但他才華洋溢,被後世公認是最偉大的古典音樂作曲家之一。他出身的這棟黃色樓房,現已成為莫札特博物館。薩爾斯堡出名的莫札特巧克力,似乎是觀光客的最愛,據說是宮廷糕點師1890年所調製配方。

   莫札特故居

傍晚時分,華燈初上,漫步在舊城蓋特萊德街的石板路上,觀賞兩旁饒富古意的建築與琳瑯滿目的櫥窗,每家商店幾乎都掛著精巧而古典的鍛鐵鏤花招牌,處處蘊藏著中世紀古典風情,委實是獨具特色的一條徒步街。

 
   老城最著名的蓋特萊德徒步街
       

2012年9月2日 星期日

難忘東歐風情(3):奧地利首都維也納



維也納(ViennaWien)為奧地利首都,位於奧國東邊,接近捷克、斯洛伐克及匈牙利三國之邊境,是該國最大城市和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。人口有1723千,佔了全國5/1,在歐盟城市人口中屬第9位。許多重要國際組織,諸如:聯合國許多分支機構及OPEC均設在此市。在城市生活品質排名方面,維也納常名列前幾名;近幾年來(2007-2009) 在文化創意上,亦被列全球前茅的都市。

維也納常被稱之為“夢之城”(The City of Dreams),因為它是世界最偉大的夢之詮釋者、精神分析之父:佛洛伊德教授(Sigmund Freud) 的發祥地。此外,維也納孕育出,如貝多芬、莫札特、舒伯特、馬勒、約翰史特勞斯等不少著名的音樂家,而幾世紀來,維也納一直是古典音樂和歌劇中心,故被譽為“音樂之都”,實至名歸。維也納也留下早年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時代許多宏偉建築。

我們在10/18下午離開蒂豪尼半島後,經過226公里的路程,傍晚抵達維也納。晚餐安排在一家高雄人開設的亞東餐廳,享受道地的台灣家鄉菜,大家吃得津津有味。次日早上在一位專業導遊帶領下,參觀被聯合國文教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,而且足以代表奧地利洛可可式建築風格的熊布朗宮(又名美泉宮)。多年前參加鳳凰旅行社的歐洲團時,就已入內參觀過,於是我和內人改去熊布朗宮後面的皇家花園,並沿著“之字型”路徑爬坡上凱旋門瀏覽。

      熊布朗宮背面

  熊布朗宮後面的凱旋門

站在凱旋門前,居高臨下,俯瞰鵝黃色外牆的熊布朗宮及白雲籠罩下的維也納市,的確是一幅迷人的景緻!我和內人還特地進入凱旋門內,坐在後院品嚐莫札特巧克力咖啡(7塊歐元),悠閒自在,不亦快哉!



我們除了還參觀環城大道兩邊的霍夫堡皇宮建築群外,主要是哈布斯堡皇族的夏宮:貝維德雷宮(Belvedere Palace) 。這是戰功彪炳的尤金大公所建造的夏宮,分為上宮和下宮。上宮用來迎賓,下宮則用來居住,兩宮殿之間以整齊對稱的幾何圖形花園連接。現在上宮成為十九及廿世紀繪畫館;下宮則做為巴洛克美術館。上宮前方有一座很大的水池,整個宮殿倒影其中相映成趣!上宮右側一列樹木在深秋季節裡,葉子開始變成橙黃色,映襯路邊建築,美不勝收。下宮前面則是一座寬闊且具有各式圖案的庭園。

     
貝維德雷宮上宮

貝維德雷宮下宮

位於老城中心的聖史蒂芬大教堂(St.Stephen’s Cathedral),數百年來一直是維也納的地標和精神象徵。塔高137公尺,俯瞰維也納市,也是全世界第二高的歌德式尖塔教堂。外觀高聳宏偉,建築巧奪天工,尤其拼花屋頂更成為哈布斯堡王朝徽章。建造於1147年,歷經多次劫難,直至1984年重建完成及開放。

 
維也納地標:聖史蒂芬大教堂

10/19下午二點,參觀奧地利畫家、雕刻家、藝術怪傑:百水先生(Friedensreich Hunderwasser)設計的百水公寓。這棟公寓是維也納市政府委託興建的國宅,於1986年建造完成。乍看之下猶似童話世界的玩具城,五彩繽紛的外觀,完全巔覆了傳統的建築風格,非但線條不規則,而且扭曲不對稱,色彩大膽鮮豔,令人感到驚奇。百水公寓共有52戶住家,由於租金低廉造形特殊,許多人等著入住。此外,這棟公寓被視為綠色建築的先驅。

百水公寓

公寓對面的百水村(Hundertwasser Village) ,其實是綜合性商店,據說就是百水公寓設計的縮影,裡面包括:藝廊、禮品店、咖啡室及各式紀念品店。每日到此參觀的旅客絡繹不絕,已成為維也納熱門的觀光景點。


百水村

既來到有音樂之都美譽的維也納,只慕其名不如躬逢其盛,於是我們自費花了62塊歐幣(還有更高價的),觀賞晚上在Kursalon演出的音樂會。節目包含管絃樂隊演奏、歌劇演唱及芭蕾舞表演。演奏樂曲以圓舞曲為主,並以大眾耳熟能詳的小約翰史特勞斯“藍色多瑙河”收尾,安可聲循例不絕於耳。我個人對這場音樂會的評價認為,演出水準只能算是中等水準;整體而言,管絃樂演奏佳,歌劇演唱尚可,芭蕾舞表演普通。

Kursalon音樂欣賞會

我們在維也納行程的最後一天下午(10/20) ,安排到市中心步行街漫遊逛街,讓大家一睹繁榮商街風貌以及購買當地的特殊商品。自史蒂芬廣場沿街下來,為維也納最著名的購物區。葛拉本、卡特納和科馬克三條大道及周邊,國際名牌精品店、露天咖啡店、餐廳、速食店、首飾珠寶等各式各樣商店鱗次櫛比,確是購物者的天堂。街上人潮洶湧,摩肩擦踵,邊走邊觀賞兩旁極富特色的建築及櫥窗陳列,還有各種街頭藝人的表演,其樂也無窮。

維也納最著名的購物區

在葛拉本步行大道中央,矗立了一座金色冠頂的三位一体黑死病紀念柱(pestsaule),為紀念無數死於黑死病(即鼠疫)的人而建,1693年落成。據說在1979年黑死病肆虐歐洲時,幾乎奪走了三分之二維也納人的生命。

三位一体的黑死病紀念柱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這裡有兩家非常著名的巧克利蛋糕店:Hotel LacherCafé Demel。據說為了爭奪“正宗”之商標頭銜而訴訟多年,後來法院判定Hotel Sacher 勝訴,認定是“原創”薩荷蛋糕(Original Sacher Torte)。我和內人特別到Hotel Sacher排隊等候,終於品嚐到這家道地的薩荷蛋糕及咖啡,總算不虛此行!
      
Hotel Sacher櫥窗內產品展示

晚餐是奧地利的烤肋排和冰淇淋,風味很特別!維也納的行程至此亦告一段落。明天將前往奧地利另外著名景點:哈爾斯塔特湖區、聖吉爾根和薩爾茲堡。

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

難忘東歐風情(2):匈牙利



一、位於埃斯特貢(Eszleltergom) 的匈牙利最大天主教堂
從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提斯拉瓦市驅車進入匈牙利國境,經過137公里,到達了匈牙利具有許多重要歷史意義的最古老城鎮:埃斯特貢。此鎮雖不大,但在匈牙利建國及文化保存上扮演重要角色,不僅曾是匈牙利300年的首都,而且至今仍是極具戰略性的河港。
    我們的行程主要是參觀匈牙利最大天主教堂,從老遠的距離之外即可遙望到
這座宏偉的文藝復興綠色圓頂大教堂。它不僅是匈牙利最高的建築,也是世界第18大教堂;長118公尺,寬49公尺,高100公尺,內部面積有5600平方公尺;教堂穹頂呈半圓形,設有12道窗戶,於1869年建造完成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匈牙利最大天主教堂

    教堂依山傍水,居高臨下俯瞰,多瑙河蜿蜒流經教堂後方,構成一幅天然秀麗的景色。教堂周邊山麓上一些尖塔建築與居民房屋,在綠意盎然的青山襯映下顯得非常別緻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多瑙河流經教堂後方
  


教堂周邊山麓景色

  二、藝術氣息濃厚的聖坦德鎮(Szentendre)
    離開埃斯特貢大教堂往東南方約三十多公里的路程,即進入布達佩斯北方的河邊古老小鎮:聖坦德。此鎮人口二萬多人,據說自石器時代起即有人居住,是多瑙河右岸最饒富趣味的古鎮。鎮上房屋建築保留著中世紀風貌,充滿著古色古香的濃厚藝術氣息。走在幽靜的古鎮鋪石巷道上,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!
  保留中世風貌的古鎮

  此鎮以博物館、畫廊及藝術家聞名,此外還有許多紀念品商店、餐廳及咖啡屋。鎮上居民大多為藝術家,早年為躲避迫害,集体逃離布達佩斯,來此建立家園,無怪乎到處可見畫畫、木雕、服飾、圍巾等藝術商品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巷道旁的藝品店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
    河畔餐廳及咖啡屋

三、匈牙利首都,東歐的巴黎,多瑙河上的明珠:布達佩斯(Budapest)
   離開聖坦德鎮時已近傍晚,往南38公里即進入布達佩斯。到達熱鬧的市區之後,旅行社特別安排在一家「中世紀騎士風味餐廳」,讓大家享受第一頓晚餐。我們很好奇這頓風味餐到底是什麼內容,答案揭曉,原來是六人一份特大盤的牛、羊、豬、雞等多種肉類大餐,加上每人一大杯(800cc)啤酒,分量實在驚人,尤其是來自東方的旅客。餐館還安排一位年輕貌美的辣妹到各桌旁表演肚皮舞助興,讓大家酒酣耳熱大飽眼福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中世紀騎士風味餐

布達佩斯這個城市巔覆了自已從前的思維,在揭開神秘面紗前,一直以為它是落後老舊的都市;出乎意料,卻是深具文化特色而且兼具傳統與現代的都市。
布達佩斯為匈牙利首都,也是該國政治、商業、運輸中心及最大城市。它位於歐洲的心臟位置,被譽之為「東歐的巴黎」、「多瑙河上的明珠」。著名的多瑙河穿越了布達佩斯,而這個城市之名稱則是在1873年,由多瑙河西岸山區的布達(Buda)、歐布達(Obuda) 和東岸平原地區佔全市3/2的佩斯(Pest)合併而成。全市人口約有一百七十多萬人,佔了匈牙利全國6/1。布達佩斯市,包括多瑙河沿岸、布達城堡區和安德拉什大街,於1987年被聯合國國際文教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。


街頭建築

布達佩斯的重要名勝景點都位於多瑙河畔,西岸的布達為丘陵山區,主要是古代王朝的皇宮和城堡;東岸的佩斯為平原地區,也是現代世界的繁華商業城,政府機構、教育、商業中心。鏈橋(Chain Bridge)則是第一座連貫布達及佩斯的最古老橋樑,也是布達佩斯城的標誌之一。至今橫跨多瑙河的橋樑已多達九座,可見這個雙城都市發展之快速。

          第一座連貫布達及佩斯的鏈橋

多瑙河的西岸城堡山有不少著名的歷史文化古蹟;新哥德式馬加什教堂(Matthias Church),藍天映襯白色尖頂耀眼奪目,也是歷代國王加冕的地方。
 馬加什教堂

此外,尚有新哥德式和新羅曼風格的觀景台:漁人堡,緊鄰馬加什教堂。其名稱來自漁民行會,在中世紀時他們負責守衛此段城牆。觀景台有許多階梯和人行步道,由這裡可看到多瑙河、瑪格麗特島、蓋勒特丘陵及東岸的佩斯。
            漁人堡

布達皇宮為13世紀阿魯巴多王朝所建,經多次毀壞與重建,現為國家圖書館、國家畫廊和市博物館。這裡曾是匈牙利的心臟位置,如今仍保留著中世紀城牆遺跡。

           布達皇宮

從西岸的城堡區上可盡覽多瑙河畔美麗典雅的景觀及宏偉建築;位於東岸自由廣場前的國會大廈,隔著鏈橋與布達皇宮遙遙相對,也是匈牙利國內最大的建築 。     
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多瑙河畔宏偉的國會大廈

瑪格麗特島(Marget Sziget)為多瑙河上的一座河中小島,位於瑪格麗特橋北面的長形島嶼綠地花園,全長有2.5公里,是運動休閒的好去處。
           自城堡區眺望北邊的瑪格麗特島

英雄廣場(Heroes’ Square) 位於安德拉什大街末端,毗鄰城市公園,為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主要廣場,1896年為紀念匈牙利建國百年而建。廣場中央豎立著36公尺高的紀念柱,圓柱頂上為手持聖冠與雙十字架的天使,下方有7位馬札爾酋長和其他歷史英雄的雕像。在藍天白雲襯托之下,顯得雄偉壯觀氣勢磅礡!廣場兩旁各有一座美術館及藝術廳。

     英雄廣場

   美術館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藝術廳

安德拉什大街的匈牙利國家劇院為一座裝飾華麗,具有新文藝復興風格並兼有巴洛克式元素的建築傑作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國家劇院

瓦西街為布達佩斯最熱鬧的購物街,擠滿了觀光客,兩旁商店各種名牌時尚乃至紀念品,琳瑯滿目,應有盡有。在瓦西街盡頭銜接著外觀像是車站的建築,進到裡面即可看到以鋼架鐵皮搭建的二層中央市場。第一層主要是販售蔬菜、水果、民俗紀念品等物品;第二層則是當地小吃、啤酒飲料及服飾等攤位,不少人或坐或站在此大快朵頤。農產品價廉物美,我們買了6顆蘋果(1公斤) 只要1歐元(41元台幣)

         熱鬧的購物街

           類似台灣市場風貌的中央市場

三、歐洲最大的內陸湖:巴拉頓湖(Balaton Lake)
在布達佩斯待了兩個晚上後,我們在10/18早上離開這個充滿歷史文化的都市,經過136公里的路程,來到歐洲最大的內陸湖:巴拉頓湖。藉由渡輪到達了突出湖中半島上的蒂豪尼鎮(Tihany) 。據說,匈牙利人把像大海一樣藍色的巴拉頓湖稱之為海。的確,蔚藍的湖水讓巴拉頓湖和幽靜的蒂豪尼鎮顯得恬靜而美麗!站在蒂豪尼半島頂端,不但可俯瞰湖區全貌,亦可盡覽小鎮的旖旎風光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恬靜美麗的巴拉頓湖

          矗立在堤哈尼半島上的修道院

堤哈尼半島上最顯眼的建築應屬矗立山丘上的兩座尖塔修道院,小鎮只有一兩條街道,居民不多,主要是販售紀念品、工藝品。當日中午在一間造形特殊的湖畔餐廳,享受當地湖中鮮魚風味餐,結束匈牙利的旅程。

遠離塵囂樸實無華的堤哈尼半島小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