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2月28日 星期二

從林瓔與越戰紀念碑談起


 1992年我初次赴美時,曾到華盛頓DC遊覽,其中包括參觀「越戰紀念碑」(The 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;又稱The Vietnam War Memorial)。這座完成於1982年的紀念碑,已經成為華府的著名旅遊景點,每年吸引數百萬訪客。它是低於地平面的V字型建築,整座碑牆置於綠草如茵的大草坪中。每一面花崗岩牆体有246呎長,中軸最深處則有10又1/2呎高,就像兩面光可照人的鏡子,自V字交會處往外延伸至地面時,逐漸消失與地面平行;一邊朝向華
盛頓紀念碑(The Washington Monument),一邊則朝向林肯紀念堂(The Lincoln Memorial)。有人形容:「前兩座象徵國家的紀念建築,在天空的映襯下高聳而端莊。」「越戰紀念碑則葡匐著伸向大地,綿延又哀傷!」的確恰如其分。當時,對這非因襲傳統戰爭紀念碑元素的獨特設計,線條簡潔優美,給我留下深刻印象;紀念碑兩邊黑黝黝的花崗岩牆体上,鐫刻著密密麻麻數萬名越戰陣亡將士名單,佇立凝望,內心頓感無比的沈重!是戰爭抑是和平?是生存抑或死亡?

越戰紀念碑(取自Google)

     今年(2011)五月,在美東待了將近一個月。五月三十日那天,為了再度參訪「越戰紀念碑」,我和大弟冒著近乎攝氏35度的酷熱天氣,從華盛頓DC第15街下車步行,穿過六個街口,好不容易才到達。那天適逢美國戰爭陣亡將士紀念日(Menmorial Day),街道上有許多遊行隊伍敲鑼打鼓非常熱鬧,道路兩旁遊客如織,加上實施交通管制,必須繞道而行,因此來回走了一個多小時。雖感疲憊,卻是值得。在進入紀念碑的走道上,遇到許多來自各地的參訪旅客及憑弔者,地板上擺滿了一束束鮮花。再次看到「帶著体溫的V字形紀念碑」、「簡潔深黑光可見人的花崗石」、「如此的與眾不同,沒有一點雷同的痕跡。」令人不得不欽佩此一建築傑作的設計者,竟出自當時才21歲的女大學生林瓔 (Maya Ying Lin) !

        林瓔於1959年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雅典市(Athens) ,就讀耶魯大學,分別在1981年及1986年取得藝術學士及建築碩士學位,並獲得母校耶魯大學、哈佛大學、威廉斯學院及史密斯學院頒授榮譽博士。當她在1987年接受耶大榮譽藝術博士(Honorary Doctoate of Fine Arts)時,乃是該校史上獲此學位最年輕的學生。她和攝影經銷商結婚,已有兩個女兒,居住紐約。

Maya Ying Lin(取自Google)

        林瓔的父親林桓,精於陶瓷藝術,曾任俄亥俄大學藝術學院院長,其創作的陶瓷作品為歐美各大博物館收藏,於1989年去世。母親為詩人,亦於俄亥俄大學教授英文和亞洲文學,現已退休。哥哥也是詩人。祖父林長民,曾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,善詩文及工書法,曾創辦法政學堂並擔任校長。

       父親和中國著名建築家、詩人林徽因,為同父異母的姊弟,因此林瓔也是林徽因的姪女。這位被稱為「才女」的林徽因,不僅相貌出眾,舉凡建築、詩歌、散文、小說及戲劇等均有深厚造詣。當時受到徐志摩、金岳霖、沈從文等文人學者的愛慕,後來她選擇嫁給梁啟超的長公子,著名的建築家—梁思成。夫婦兩人早年均曾到美國賓州大學攻讀建築及美術,梁思成亦曾應聘至耶魯大學講學。他們夫妻終生共同致力於建築,厥功甚偉。惟林徽因長年罹患肺結核,久治不癒,在林瓔出世前四年(1955),即已英年早逝。据說,林瓔在很長的成長過程中,完全不知有這位姑媽,直到約20歲時,才發現中國知名的建築家林徽因和梁思成是她的姑姑和姑丈。

        林瓔之所以能自1421件應徵作品中脫穎而出,其來有自,並非偶然。她本身除了具有家族淵源的藝術天賦外,她在耶魯大學時就曾選修「喪葬建築」課程,並利用假期到過歐洲考察,走訪墓園,由此可知她對喪葬文化的興趣。林瓔對「越戰紀念碑」的主要理念在於型塑地球的缺隙或損傷,用以象徵陣亡軍人的莊嚴性。沒想到她的作品得獎之初,對她非傳統紀念碑的設計,遭到極大的反對聲浪和爭論;對手甚至以林瓔的亞裔血統做為反對理由!幸好有不少建築評論家挺身為林瓔仗義執言,嚴厲駁斥反對者,同時美國建築藝術界主持正義,再度審閱全部參賽作品,經全体委員會表決,仍然一致認為林瓔的作品最好。儘管林瓔曾當著美國國會捍衛她的設計作品,指出:「那些附加物(意指軍人銅像雕塑)對原作,無異是一種造成缺陷的入侵行為,她不同意野蠻的將兩種風格的紀念碑放在一起。」但最後政府當局卻妥協,容許另外的軍人銅像雕塑及美國國旗安置於紀念碑外的一個角落。更諷刺的是,在1982年紀念碑揭幕儀式上都沒有提及林瓔的名字!

筆者攝於越戰紀念碑,背後為華盛頓紀念碑

         然而,經過時間的証明,林瓔那鼓舞人心的遠見卓識之傑作,如今已成為美國首都最多人參訪的紀念碑。不僅陣亡將士的家屬會把紀念品留置於牆下,而且退伍軍人也在那裡繼續維持守夜祈禱。許多專家均認為,林瓔開啟了前所未有的紀念碑風格,為建築藝術立下重要的里程碑。

        林瓔在「越戰紀念碑」設計獲獎後,開始在全國各地創作幾十件其他重要作品,包括:賓州朱妮塔學院的「和平教堂」( Peace Chapel)、耶魯大學的「婦女桌」(Women’s Table)、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的「民權紀念碑」(Civil Rights Memorial)、賓夕凡尼亞車站的「消逝的時光」(Eclipsed Time)、密西根大學的「波場」(Wave Field)….. 等。最近十年,林瓔進一步在創作大規模特定場所的雕塑裝置、溫馨的工作室藝術作品,以及建築作品和紀念碑。重要作品有長島市的「雕塑中心」(Sculpture Center)、「曼哈頓威爾禁獵區和環境學習實驗室」 (Manhattanville Sanctuary and Environmental Learning Lab),以及紐約市的「華人博物館」(Museum of the Chinese)。近作有:印第安拿波里美術博物館的室外雕塑:Above and Below;舊金山M.H. de Young紀念博物館的「2 x 4地景」(2 x 4 Landscape),以及拉斯維加斯的「銀河」(Silver River) 等作品。

        身為藝術家及建築設計家,林瓔的作品能夠喚起人類的內在意識,長久以來對於生態環境顯示了高度關注和興趣。她擔任能源永續的顧問和美國資源保護部門董事,也是世界經貿中心紀念碑設計的評審團成員。

        許多的榮譽和獎勵在林瓔成名後接踵而至。諸如:美國「生活」雜誌評為二十世紀最重要一百名美國人與五十位美國未來領袖;1984年,獲得美國建築學院設計獎,這是建築方面權威獎項;2000年底,林櫻的「越戰紀念碑」被美國建築協會評選為二十世紀美國最受歡迎的十大建築;2002年,當選為耶魯大學校董;2005年,被選入紐約的婦女名人堂;2009年,獲得歐巴馬總統頒授國家藝術勳章,此為美國政府給予藝術家的最高榮譽。







1 則留言: